广 东 武 当 会 馆

GUANG DONG WU DANG HUI GUAN

武当功夫/武当太极

 

 养心之道 

 

 

偏颇之心,养之使其正;

邪恶之心,养之使其善;

浮动之心,养之使其静;

虚伪之心,养之使其真;

贪婪之心,养之使其公;

奸诈之心,养之使其良。

 

养心,乃道家养生之旨。《悟真篇》著者,道教南宗第一祖悟紫阳真人曰:“心者,道之枢也”;道教道祖老子曰:“致虚极,守静笃”;皆为养心之道之格言。

 

善养生者,修养人之公正、善良、真实、安静,心必泰然,行必光明。庄子曰:“用心若镜,应物不伤”。心正则心明,心明则心安,心安则益寿。养生之道,求乎增寿延年,此可谓达。

 

养生之道 

 

 

养生,是太极拳的现实作用,这与道教思想也完全一致。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,“重生贵生”、“尊道贵德”、“生道合一”是道教文化的传统。在这种宗旨的指导下,道教有一系列的修身炼己以求“长生久视”的方法。太极拳就是其中之一。

 

张三丰曾说,自己创立太极拳的直接目的,是“欲令天下豪杰延年益寿,不图技击之末学”。

 

这在孙禄堂的《太极拳学自序》中有详细的记载:“元顺帝时,张三丰修道于武当,见修丹士兼练拳术者,后天动用之过当,不能得其中和元气……作太极拳术,阐明养身之妙。此拳在假后天之形,确后天动,一动一静,纯任自然,不尚而气,意在练气化神耳。”

 

意思是说,张三丰创立太极拳,是为了在修道过程中避免清修出现的弊端,达到“养身”的目的。具体的方法就是用拳术动作(后天之形),动静自然,“练气化神”。

 

 养身之道 

 

 

太极拳是一种非常柔和的运动,既有强身健身的效果,对于慢性病的恢复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,可以逐步增强病人体质,所以中医学把太极拳纳入预防保健的体系之中,作为重要的理疗手段,在中国很多疗养院、康复医院都引入了太极拳锻炼手段。

 

太极拳运动以动作和缓、动静结合、调节呼吸、协调肢体运动、调畅气血为特点,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健身运动。因其具有非常良好的养生、防病治病、强身健体、延年益寿的作用,目前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中及至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,老少皆宜,深受大众喜爱。

 

养静之法 

 

 

对太极拳中“静”的认识还要从“虚”、“静”的概念谈起。

 

“虚”、“静”的说法源于中国古代典籍“虚”和“静”的对举。最早是老子《道德经》第十六章“致虚极,守静笃” 。

 

老子认为人的心灵本来是虚明宁静的,但往往为私欲所蒙蔽,因而观物不得其正,行事失其常,所以主张人们要尽力使心回到虚明宁静的状态,这样就能够看清万物蓬勃生长、往复回还的道理。万物纷纷纭纭,各自返回到它的根本,这就是“静”。

 

老子主张在烦劳的生活中要寻求安逸,静下心来,淡泊无为,返璞归真,保其精神,全其性命。
 

养动之法 

 

 

太极拳有动,是一种动态的锻炼方法,每个动作都是在运动中完成的。太极拳又有静,并且还非常强调“静”,但这个静要理解它的实质,不是简单的、绝对的静止。

 

太极拳的动是一种很均衡的动,有一种“静”的节奏、“静”的感觉。另外,练习太极拳时要求思维、意念上要静.不要胡思乱想,静下心来练拳,这样气就不会乱。

 

许多养生学家的切身体验告诉我们,动静结合是养生的大要。如果只是一味的动,得不到安神的效果;一味的静,气血不能很好地流通,活力不够;动静结合就能实现性命双修。太极拳的锻炼正是依据动静结合的原则来进行的。所以在练习太极拳中,特别是在动势中,仔细体验“静”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。

 

太极

 

太极阴阳双鱼图绝妙形象地表现出阴与阳和谐统一的关系,两种对应的东西,无限和谐地共处于一个圆中,此消彼长,此长彼消。

 

从名称上来说,“太极”是道教思想中的万物本源。《道德经》里讲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”按照道教的理解,其中的“道”就是无极,而“一”是太极,“二”即是阴阳。“太极”出现于阴阳未分的混沌时期(无极)之后,而后才形成万物的本源。“太极”是道教宇宙论、修行理论的基本概念。

 

什么是太极养生,初学者该如何开始?[广东武当会馆]

创建时间:2021-05-11 09:33
收藏
浏览量:0
首页    关于我们    会馆动态    什么是太极养生,初学者该如何开始?[广东武当会馆]

报名电话:0000000